编者按:近日,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杂志2024年第2期刊发南平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课题组调研文章《以农村“党建体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本报予以转载。
习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农村积极探索“党建体检+精准选派+能力提升+资源下沉”模式,对全市1636个村开展全面“体检”,摸清村级班子运行、各村“土特产”资源和存在明显问题等情况,通过“抓前端、治未病”,持续有效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方面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质效。
“上下联动”抓体检。突出系统谋划,注重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摸实情、促发展。一是重统筹,层层压 实“体检”责任。探索“党建体检+ 精准选派+ 能力提升 +资源下沉”模式,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农村党建体检的指导意见》,按照“三化五定”(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定目标、定项目举措、定时间节点、定责任人、定奖惩)闭环落实机制,逐级压实市县乡村体检责任,推动形成市督导、县组织、乡体检、村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强运作,分级组建“体检”队伍。市县组织部门全员投入,组成10个市级督导组,负责督促县(市、区)开展体检工作;组建10个县级综合组,负责抽调熟悉农村党建工作的干部,组织跨镇域交叉体检;突出乡镇党委主体责任,149个乡级调研组组长均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做到体检责任落实到乡村、体检成果运用在乡村。三是建清单,动态设立“体检”项目。围绕组织建设、人才队伍、特色产业、乡村治理等重点,科学编制体检台账,合理细化10大类、35小类、300余项指标,各地结合实际动态增加或优化体检项目,形成有实情、有分析的“活账本”。“体检”过程中,既注重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又注重方式方法,坚决防止增加基层负担。
“把脉问诊”摸底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走透、听透、看透、想透”村情民意,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第一手资料。一是进村入组找优势。各调研组深入自然村(组),同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聊,走到田间地头“实打实 ”看,深入分析各村历史背景和文化、人才队伍和“山、水、茶、竹、鸡”等特色资源。全市共摸排出茶产业村366个、竹木产业村457个、旅游产业村294个,摸排乡贤3562人、返乡创业就业青年和大学生1518人。二是共商共议找路子。采取“听一听、找一找、比一比”方式,认真听取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挂村领导、村民代表、优秀乡贤、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代表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各调研组累计召开座谈会1662场次,访谈干部群众1.7万人次,征集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2300多条。比如,根据基层建议,邀请中科院蜜蜂研究所专家调研分析,确定光泽县作为特色蜜发展试点县,创新打造“探蜜空间”“蜜蜂庄园”等,全县培育蜜蜂养殖家庭农场、合作社37家,蜂产业年产量占全市比重达30%。三是聚焦问题找病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症结”,找准“病根”对症开方,逐县、逐乡、逐村反馈存在短板问题。针 对“党建体检 ”中收集的2100多个群众最盼望、最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实行台账化管理,对涉及面广、普遍性强、难以解决的事项,由县、乡党委研究会商,形成县、乡、村三级协同处理问题、服务群众的联动机制。
“考准考真”看实绩。深化落实“三个一遍”要求,对全市 1636个行政村、8998名村干部进行适岗能力“期中考”。一是听群众口碑。坚持以群众“评价分”作为干部“考核分”,采取实地访、集中议、个别谈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探索群众对村“两委 ”干部德才表现和履职情况的综合评价。“体检”中有8868名村干部被评定为好、较好等次,130名村干部被评定为“一般”。二是看担当作为。坚持“党建体检”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用好述职评议、实绩考核、巡察审计等成果,各县(市、区)还广泛开展“村支书大比武”“乡村拉练会 ”等活动,推动“一肩挑”村干部上台打擂、亮晒成绩,接受基层党员群众近距离、多维度评判。经评议,12名被评定为不合格、不胜任的村“一肩挑”人员,被劝退调整。三是比实绩实效。坚持纵向比近几年来是否争先进位,横向比与先进村之间的差距不足,以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为载体,紧扣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群众满意度等重点内容,客观评价各村工作实绩。调研中,很多村“两委”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干出一番实绩,没有实打实的‘干货’,还真过不了这次‘期中考’。”
“靶向发力”促提升。聚焦问题突出村、后进村,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施治办法,“一村一策 ”抓好整顿提升。一是精准选派。区分“不和、不富、不强、不稳”四种类型的软弱涣散村,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产业村”原则,精准选派60名驻村。二是跟进提升“头雁”能力。深化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健全完善定期轮训、分级分类培训制度,通过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建好用好“优秀村支书师资库”、开展“村支书大比武”等办法,及时跟进培优训强驻村,切实提升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下沉倾斜资源力量。落实好“四个一”措施,在选派基础上,88名市县领导带头挂点软弱涣散村,带动60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60个县(市、区)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推动力量和资源下倾,全力推动整顿转化。
建强了村级班子,筑牢了乡村振兴战斗堡垒。通过对换届后村级班子进行届中“把脉问诊”,劝退调整12名因评定为不合格、不胜任的村党组织书记,跟进选优配齐村“两委”干部142名、“一肩挑”人员33名。同时,针对摸排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达标创星”的标准和要求,每月跟踪调度“四个一”措施落实情况,实施帮扶项目120个,导入项目资金2912万元,逐步推进整顿转化,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经初评,全市符合创建标准的金星村102个、红星村359个、规范化村1115个,创建率达96.3%。
锻炼了干部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开展“党建体检”,实现干部沉下去、能力提上来。市县乡三级15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乡村基层,走进农民家中、田间地头促膝“拉家常”,与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促发展,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成为新时代“四下基层”和党的群众路线名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驻村,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绿色发展、为民服务等重点任务中冲在前、干在前,当先锋、作表率,增强了应对复杂局面、调处利益冲突、带动群众致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盘活了沉睡资源,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持续抓好“党建体检”后半篇文章,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强村富民产业,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方面,在“体检”中摸排出闲置厂房、资金、土地等闲散、零碎、低效资源,创新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跨村联建、村企牵手、“生态银行”、乡建公司等强村富民模式,有效盘活沉睡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土特产”,目前全市已组建联村党组织11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87个,推动517个村抱团发展,同时引导和推动429家企业与458个村牵手共建,培育出浦城大米、武夷山熏鹅、顺昌菌菇、邵武竹荪等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另一方面,通过领导挂点、结对帮扶等机制,推动资源下沉,累计召开乡村振兴务虚会、研讨会1440场次,谋划乡村振兴发展项目1633个,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如政和县新康村依托红色资源,引导乡贤投资创业,带动周边5个村打造集文旅、农家乐、民宿于一体的研学路线人。
提高了治理效能,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体检”过程中积极创新推广“吃茶话事”“摆茶说理”等枫桥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构建起与群众“家常式”共商共议的议事平台,促进“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7条、处理问题156项、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37件,全市信访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6.7%,均位居福建省第一。
坚持把“党建体检”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紧扣当前“体检”队伍专业性还不够强、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不足,突出针对性、深度性、科学性、实效性,持续在公众化、专业化、项目化、数字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着力推动“党建体检”实化、深化、固化、转化。
抓实化,逐步推动“党建体检”提质增效。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持续做实、做细、做足农村“党建体检”工作。一是回头查纠。对“党建体检”过程中查找出来的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工作措施优化改进等问题清单,采取乡镇自查、县(市、区)核查、市级抽查的方式,适时开展“回头看”,实行销号管理,确保老问题根除、新问题动态解决。二是查缺补漏。对照第二批主题教育最新要求和省主题教育办下发的“党建体检”清单、重点任务等,在前期开展的基础上,进行逐条比对、查缺补漏,确保责任压实、任务落实。三是完善标准。结合“回头看”查摆情况,对“体检”指标、台账及“诊断标准”进一步细化补充、优化提升,编制完善体检台账,为持续深化拓展“党建体检”提供更科学的技术指引。
抓深化,逐步推动“党建体检”精准高效。坚持以更用心的态度、更专业的素养、更规范的程序,推动“党建体检”更有深度、更为精准、更高效。一是突出公众化。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作风,坚持常态化开门纳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情况察实、问题找实,精准识别“病症、病灶、病根”。二是突出专业化。突出乡镇干部这一重点群体,结合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对照“党建体检”清单和重点任务,针对性开展业务指导,着力提升干部队伍专业水平,慢慢地加强“体检”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三是突出项目化。把农村“党建体检”作为谋项目、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用好“体检”梳理出来的优势强项,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短板,精准策划生成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推动问题解决,形成闭环。四是突出数字化。坚持数字化赋能,优化“党建体检”数字化服务平台,完善“体检”数据便捷采集、快速上报、科学分析、智能评估、限时反馈、精准服务等功能,提升体检数据精准性、科学性。五是突出规范化。进一步规范“体检”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组织实施,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巩固提升”的规范流程,推动建立一套具有南平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体检体系。
抓固化,逐步推动“党建体检”常态长效。坚持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强化机制牵引、制度保障,推动“党建体检”提点扩面、常态开展。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常态化“体检”机制,推动各地各部门采取日常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方式,立足实际每年定期开展1-2次“党建体检”,确保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切实处理问题,实际做到“防未病、治已病”。二是着力延伸拓展。坚持提点扩面、举一反三,系统总结农村“党建体检”的经验做法,推动“党建体检”从单领域逐步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医院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拓展延伸,推动实现全覆盖。三是突出示范引领。进一步挖掘各地“党建体检”特色亮点,每个县(市、区)打造一批“党建体检”成果转化示范村、成果运用重点村,通过开展拉练观摩等形式,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转化,逐步推动“党建体检”成果运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快推进“党建体检”成果转化,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一方面,助力堡垒建设。探索开展“先进村党支部与一般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持续推进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体检、整顿转化、达标创星“三步工作法”,着力巩固一批先进村、转化一批后进村、提升一批一般村,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另一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结合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持续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跨村联建、村企牵手、“生态银行”、乡建公司等强村富民模式,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规模化推动,做好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不断的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质效。(福建省南平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办公电话E-mail:闽ICP备16009068号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20150202】
主办:南平市建阳区委、建阳区政府主管: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承办:南平市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建阳区委网信办扫黑除恶举报电话建阳区融媒体中心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