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29日电题:实现冬暖夏凉内蒙古“75后”设计出新型蒙古包
在日前举行的2020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手工艺和文创旅游精品展示活动现场,42岁的马彦珍“堵住”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介绍了自己颇具科技特色的蒙古包,这让很多同行知道了他的名字和产品。
“布主席认真听完了我的介绍,让我特激动。”7月29日,马彦珍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回忆说。
这位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75后”,从事蒙古包设计、销售是从2019年正式开始。
“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速度特别快,但游客们所住的蒙古包都会存在简单化操作,蒙古包内太热或太阴冷,是普遍现象。”马彦珍认为,这让他看到了商机。
“传统的蒙古包是由简单的羊毛毡加上帆布皮制成的,保温、隔热等功能差,冬季一般不可以使用。许多人认为,在这样的蒙古包内住宿不够舒适。”马彦珍说。
马彦珍和记者说,2019年,经过研发,他发现改性石墨烯聚苯乙烯材质能轻松实现“冬暖夏凉”,他于当年年底赶制出了第一套样品,得到业界认可。
“平常的蒙古包保温层太薄,容易晒进去或者冻进去,采用改性石墨烯聚苯乙烯材质能够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够正常的使用蒙古包。”
“这样的蒙古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降低能耗,属于绿色低碳的蒙古包。”马彦珍如是介绍说,“此外,这一材质还具有抗震、防风、防火等功能。”
采访中,马彦珍表示,该蒙古包最大的价值在于采用现代科技,将蒙元文化融汇于精工雕塑环节和传统铁艺之中,内外兼具、文化赋能,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能给亲人朋友一个特别温馨的家的体验。
“虽然因疫情,文旅行业颇为艰难,但我一直在打磨内功,力求完美。”马彦珍说,“这几天,我设计的新型蒙古包,已确定进入草原景区,尽管订单并不很多,但相信随疫情逐步向好,日子会慢慢的好的。”马彦珍很有信心。
他认为:“蒙古包不能仅仅停留在草原上,作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在城区也能体现蒙古包的元素,一些外地游客只要踏入内蒙古大地,便可感受到浓浓的蒙元文化气息,岂不更好。”
他的合作伙伴陈长春和记者说,随时代的不断变迁,蒙古包的制作亦需与时俱进。
“蒙古包制作,不能零敲碎打,应该成为一个群。”陈长春说,“目前我们的定位是打造最具蒙元文化的草原风情商业单元综合体。”
“未来我们设计的蒙古包,力图以蒙元文化为内核,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外核,双核驱动,赋能内蒙古文化旅游产业场域,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给消费者一个五星级家的超然体验。”陈长春如是展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