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蒙古国距中国最近的县城用中国电花人民币还想喝咱的自来水

发布时间: 2024-02-03 06:04:38 发布于: 产品中心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家面积全球排行第三,光是陆上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蒙古国就是其中之一。

  但要说起蒙古国和中国距离最近的城市,那还真要非扎门乌德莫属,而这个小小的城镇凭借着自己的地理位置广开商路,一跃成了蒙古国内的第九大城市。

  扎门乌德——“道路之门”,它的地理位置也与它的名字极为相称,位于中蒙交界处,与二连浩特相距仅仅只有9公里,两地频繁的贸易让条条铁路铺陈在两市之间,货物都要通过这扇名副其实的“道路之门”。

  扎门乌德是蒙古对外贸易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也被称之为蒙古的“小香港”,其地位不言而喻。

  蒙古国内轻工业不发达,因此大量的日用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吃穿住行和家庭电器都不落下,中国的货物在蒙古也大受欢迎。

  2020年,中蒙双边贸易额为74亿美元,这也使得扎门乌德也就因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中枢城市。

  从中国边境进入扎门乌德,就能看见一个巨大的蒙古的国徽雕像,上面写着蒙古文,不过,蒙古国目前使用的俄文都是由俄文转变而来的新蒙文,雕像金碧辉煌,颇为庄严美丽。

  自古以来,二连浩特和扎门乌德这一代就是著名的对外贸易的驿站,古人们征服黄沙,跨过荒漠,把货物送到中亚乃至接近欧洲的城市中去,实现了国家对外贸易的顺差。

  而现如今,蒙古国也敏锐地意识到扎门乌德独特的地理条件,在2004年,决定将扎门乌德设立为自由贸易区,此后更是广开通商大门,取消关税,这也成就了扎门乌德,让扎门乌德一下子繁荣起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扎门乌德的街道上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车辆,因没有关税,车的价格十分便宜,因此每家每户都几乎拥有着两辆以上的车辆,即便是豪车在这里也是随处可见。

  于是,在扎门乌德,你不但可以买到右舵车,也可以买到左舵车,还能一同航行在大街上。

  虽然不明白他们是如何平衡这样的矛盾,不过,地处平原沙漠地带的扎门乌德的大路倒是十分宽阔,人口也并不多,因此行驶起来也并不拥挤。

  不过,除了豪车以外,扎门乌德的街道上还有一种车非常之多——货车和改装吉普车。

  前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生产的嘎斯69更是随处可见,不过在这里可不是为了任何军事用途。这些吉普车几乎都被拆掉了除驾驶座位外的一切能坐人的地方,尽可能地增加可以装货的空间,以及整个车辆的耐用性。

  自由贸易区的开通,让扎门乌德人几乎都开始从事跨国的货物倒卖,因此货运汽车和耐用性很高的嘎斯69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为防止走私,中国不允许价格相对较高昂的豪车跨越边境,嘎斯69和其他货车更是成为了当地人的首选。

  因此,尽管二连浩特与扎门乌德之间仅仅相距9公里,而且出入境手续也最简单,但人入境快,车入境却要排上一个漫漫长队,一辆辆货车和吉普车满载着货物来往于两市之间,为两国人民互通有无。

  除了货车的频繁往来,火车也同样不甘落后。扎门乌德是中蒙俄三国列车专线的蒙古首发站,也是跨国中国边境后进入蒙古的第一站,是重要的货运物资转运站。

  蒙古的铁轨更宽,而中国的铁轨修建得比较窄,两国之间不能共用一条铁轨,因此,从蒙古过来的火车走这一边的铁轨,从中国过去的火车则要走另一边。

  如果是客运列车到了扎门乌德,那么都必须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风雨无阻,旅客们也有机会下车到附近游玩几个小时,这就是因为到了这里火车必须更换火车轮,才能与蒙古的轨道匹配上。

  不过扎门乌德的火车站倒也是当地最有名的景点和建筑之一,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火车站,外面不设围栏,出入也没有限制。

  到这里来的旅客可完全从车上下来之后,慢慢悠悠到附近的蒙古特色西餐厅吃点东西,到超市去补充一点食物和干粮,再慢慢回到火车上继续自己的旅行。

  在这里的超市你也许还能买到名为“成吉思汗”的特色蒙古酒,而其他类似伏特加一类的烈性白酒在这里也十分便宜,因此也十分划算。

  更方便的是,在这里,你还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无需兑换外汇,哪怕你不懂蒙古语,店员也会默契地在计算器上为你折算好人民币的价格,服务非常到位。

  在保留了蒙古粗放的烹饪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传统西餐的配菜,有的菜单上甚至加上了俄罗斯的列巴,食物分割得更小块,餐具也用上了刀叉,很值得尝试一番。

  回到火车站站台,你也能看到上面用中文写着“扎门乌德欢迎您”七个大字,可以想见,中国在扎门乌德人心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虽然地处大陆干旱气候区,许多地方都是荒漠,但就是在这里扎门乌德却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扎门乌德普遍实行医疗和教育免费的制度,因此在这里修建最好的建筑除了医院就是学校——好,却不一定多,在不久以前,扎门乌德甚至只有一所学校,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镇子上的所有人都是校友。

  不过,蒙古国也下了大力气发展扎门乌德,仅仅在1994年到2000年之间,就投资了84亿图格里克,扎门乌德的学校也逐渐扩张到了十几所,更不可思议的是一所私立的俄语学校,也能够准确的看出蒙古和俄罗斯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不过,在此期间,和中国相距如此接近的扎门乌德,也有很多家境比较优渥的人会选择将孩子送到二连浩特来读书,这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了,就连蒙古国家电视台的主播和扎门乌德的市长助理都曾在二连浩特上过学。

  据说,二连浩特也是蒙古国内最为知名的中国城市,几乎所有的蒙古人都到过二连浩特,中国对于蒙古的吸引力也可见一斑,不过,这也只是中蒙关系的冰山一角。

  医疗也是如此,基础医疗的确免费,不过要说对重大疑难杂症的治疗水平,可能当地人都有些信不过,如果遇上大病,大家还是会前往中国或者欧洲进行治疗。

  除了生活用品需要从中国进口以外,地处戈壁黄沙中的扎门乌德还有一个重要的生活资源也需要从中国来。

  几乎没什么发电资源的扎门乌德用电基本都要靠外来接济,或者国内别的地方输送,不过蒙古本身的水电和火电发电资源也不够多。

  于是扎门乌德只能自己另想办法,凭借着和二连浩特彼此之间密切的贸易关系,扎门乌德和二连浩特两市之间也签订了协议。

  从1994年开始,由内蒙古的电力部门出面和蒙古国家铁路局(也就是乌兰巴托铁路局)签订了协议,由二连浩特向扎门乌德输入电力,输电线公里,双方一同维护。

  每个月月中,双方就会来到二连浩特电力站,一同抄表结算,以美元作为结算单位。

  这也让二连浩特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出口电力的城市,电力创汇也成了二连浩特的独特特产。扎门乌德也解决了自己的燃眉之急,这也是一场双赢的买卖。

  除了电力,干旱的气候让扎门乌德也希望可以购买中国的自来水资源,毕竟整个蒙古国都处于大陆中央,没有一处临海,湖泊和内河也十分稀少,水资源十分匮乏。

  二连浩特在中国的大范围调水的国情下,自然是没有这样的担忧,因此扎门乌德才会又想要就自来水方面与中方谈判。

  不过,中国本身的水资源分布也十分不平衡,因此才有了南水北调的工程,可以说一旦到了旱季,自己用都有点拮据,再加上自来水的运输也不如电力那么便捷,因此这一条也一直没能谈下来。

  但中国还是承诺在非常紧急的时期,能适当对扎门乌德供水,作为蒙古的近邻,也算得上是仁至义尽。

  扎门乌德听起来是蒙古的第九大城市,但实际上的体量并不大,总体居民只有1428户,一共6701人,放到中国来说只能算是一个镇的体量。

  也正因为这样,扎门乌德的所有配套设施都只能满足基础要求。学校、火车站、银行,甚至连加油站的数量都并不算多,不过虽然最简单,却非常热闹,因为来来往往的货物运输车辆都需要到这里来加油。

  这样的基础设施虽然简单,但也一应俱全,对这个着重于商贸和旅游的城镇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

  2000年以来,蒙古加快了对扎门乌德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对于扎门乌德这个边境贸易城市来说,道路更是硬要求。

  蒙古在扎门乌德新修3.5公里公路,维修4.5公里公路,在满是沙地的扎门乌德建设了硬化地面3968平方米,30公顷的防风带,这也为扎门乌德的贸易繁荣添了一把力。

  为了能够吸引到游客,扎门乌德特意修建了许多别具特色的建筑,其中作为对外窗口的火车站就是这里面最有特色的。

  火车站整体模仿欧洲的建筑风格,具有欧式风情的火车站广场中间飘扬着三面国旗,绿色的喷泉也在烈阳和周围整体米黄色的基调中显得格外抢眼,尖尖的塔顶仿佛有着白银的镀层,而下面还有着一大面玻璃墙壁。

  除此之外,还有通体都是清新绿色油漆的商场,淡蓝色墙壁的旅馆和商店,大多都是颜色艳丽抢眼,造型和风格都偏向欧洲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不过支撑起他们旅游业的,更多还是扎门乌德两国窗口的招牌。来到二连浩特旅游的人,通常也会被推荐到这个具有异域风情但又十分相近的外国城市来游玩一番,看看蒙古的边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不过相比起二连浩特坐拥恐龙之国的称号,扎门乌德的卖点就显得没有那么多,但扎门乌德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首先就是扎门乌德在饮食口味上中和了中俄两方,既有前面提到的蒙古特色西餐,也有融合了中国口味的食物,找准了自己的服务人群。

  由于没有关税,商店里的进口酒类和一些其他进口产品也普遍比较便宜,到这里来进行一些特定产品的购物,也不失为一种精打细算。

  在很久以前,扎门乌德的治安也是一个大问题,导游也会提醒游客不要在火车站广场上接受别人的搭讪,离酒鬼也远一点。

  因为你实在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心里有着什么样的打算,谁也不想来旅游一趟反而惹一身麻烦。

  不过,本着对当地旅游业和贸易业发展的考虑,扎门乌德政府下大力整顿治安,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刑事案件的侦破率达到了91.8%。

  扎门乌德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戈壁之上也开创着自己的生活。每个地方的人民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只有因地制宜地找到了最对自己最合适的方式,才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