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新疆托里:让“毡房解调”在百姓心中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 2024-03-13 10:44:31 发布于: 农家乐蒙古包

  民主与法制网讯(□李增高 郜书冉)近年来,新疆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逐渐完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进一步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偏远散区域的牧区矛盾,由全县各乡(镇)司法所牵头,联合村警、法官、检察官、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及调解员、优秀党员代表、法律明白人等成立了“毡房调解工作室”,送法上门,有效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方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平安建设及基层治理建设,不断夯实托里长治久安的根基,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和邻居的纠纷,让我家丢的两头牛失而复得,真是太让我们老百姓省事了!”2月28日,在托里县乌雪特乡达尔布特村阿西勒冬牧场的“毡房调解工作室”现场,村民阿某向调解室工作人员表达着谢意。

  为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托里县乌雪特乡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党建为引领,延伸司法服务的范围,努力为农牧民提供形式多样、方便快捷、更加人性化的司法服务。

  “你们真是帮我解决了我的心头大事,我们俩这样闹下去开春播种就被耽搁了,那损失就大了,你们还邀请了律师和法官来参加调解,原本准备打官司解决,没想到你们带着律师和法官到村委会帮我把问题解决了!” 2月20日,在托里县阿克别里斗乡新林村的“流动调解室现场”,吴某向调解室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吴某在2020年与托里县阿克别里斗乡阿克别斗村7户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因承包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双方产生纠纷,多次调解无果后,就邀请县法律首席专家、县人民法院法官和一村一社区的法律顾问,组成联合调解小组,经过对双方争执的焦点从法律方面认真梳理、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当场握手言和,一场纠纷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近年来,阿克别里斗乡农村经济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形态趋势,与此同时,早年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一些不规范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每年春耕、秋收两季,是涉及土地纠纷的高发时期,有些还涉及群体性纠纷,给基层顺利开展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为方便群众,阿克别里斗乡成立“流动调解室”,由各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村警担任调解员,如遇到疑难复杂问题时,可申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加,以“遇事就调、随时可调、随叫随调”为原则,为纠纷当事人提供符合他们利益的、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途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从而有效地化解因土地、草场、牲畜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为扎实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顺顺利利地进行,提高农牧民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打通矛盾纠纷调解“最后一公里”,针对农牧民转场问题,托里县铁厂沟镇阿勒帕萨勒干村成立了由村副主任达吾列提阿合江同志带领的一支马背上的调解员队伍。

  今年1月,托里县铁厂沟镇阿勒帕萨勒干村牧民巴某与妻子古某因琐事发生家庭纠纷,邻居见无法劝阻,就第一时间给达吾列提打电话,那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半了,马背调解员达吾列提阿合江没有一点犹豫,穿上军大衣、骑上马,第一时间赶到巴某家,对小两口耐心做思想教育工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夫妻俩平复心情后和好如初。达吾列提说:“本来是小矛盾,要是不及时调解,那可能会酿成大祸,作为一名党员,又是一名马背调解员,要真担当、敢作为,真正地为老百姓真办事、办实事!”

  “以前有问题光想着找政府、去,现在一个电话你们就来给我们解决事儿,真是方便老百姓!”托里县庙尔沟镇的牧民群众提起毡房调解室、聂姐暧心解调室、马背调解室,都是赞不绝口。

  庙尔沟镇牧民群众居多,牧业村队人员居住分散、信息闭塞、化解矛盾纠纷时限长,镇党委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信访等各部门,根据牧业村队实际,成立以毡房调解室为主导,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马背调解员、司法专干以及村警为辅的牧业村队调解力量,镇党委联合镇派出所成立“聂姐暖心调解室”,设立接访专线,及时接收牧民群众困难诉求及矛盾纠纷案件,实际做到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公平公正处理解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矛盾纠纷。

  托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政协党组书记周继刚表示,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托里县不断拓展“毡房调解室”“党支部+党小组(村民小组)+马背巡逻队+警务调解员”的调解组织,做好“草地调解、饭桌调解、放牧调解”等各种各样的形式的调解工作,全县自去年以来共计调解1200余起群众矛盾纠纷,开展流动普法宣传200余次,牧区受教育人员达两万余人,有效化解偏远散区域、农区及牧区的矛盾纠纷,引导村牧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加快规范化建设,全面强化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凝聚合力,不断开创平安托里、法治托里、幸福托里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