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在乡村田园邂逅“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 2024-01-14 11:33:03 发布于: 住宿蒙古包

  又是一年春好时。随着旅游市场回暖,人们走出家门踏青赏花,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间,追寻返璞归真的“诗和远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展、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著,形成了一大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精品线路、集聚区域,乡村旅游游客年均增长20%左右。乡村旅游盘活了乡村资源,托起了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饭碗”,塑造了乡村宜居宜业的新形象,日益成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

  秀美的水乡,如画的村落,这是游客初到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马界村的印象。

  马界村地处“稻花香里”田园综合体项目核心区,通过打造稻田艺术画,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村”,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源源不断的人流,为村民带来增收机会。近年来,马界村以“稻田艺术、农耕原乡”为主题,按照“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以农带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营、村民参与”的模式,全力发展全域旅游。

  巨幅稻田艺术画随风摆动,沿村乡路巷道整洁平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构成亮丽的风景线。

  宾阳县自古是八桂粮仓之一。这里出产的“古辣香米”于2017年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稻米种植是马界村的主要产业,为充分的发挥品牌效应,宾阳县政府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产学研机构——古辣香米研究院在马界村落户。古辣香米研究院集科研、展示、观光于一体,在研学旅游的热潮下,慢慢的变多的学生来到马界“闻稻香、品书香、游水乡”。2022年,位于马界村的南宁布谷语创意农耕研学基地成功入选中国首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

  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我们始终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打造独具特色的支部带党员、党员带户、户带组、组带村的发展模式。”马界村党委书记韦世谦表示,村党委积极打出“乡情牌”“乡愁牌”,鼓励本村外出务工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

  目前,返乡人才在村里创办大型餐馆1家、休闲农庄1家、农家乐5家、民宿20家。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增加了100多个稳定就业岗位。

  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离不开人居环境的改善。“我们定期组织村民义务劳动,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打扫村道、清理水渠、清扫杂物、清运垃圾、清除杂草等,每次参加的群众多则几百人,少的也有几十人。”村民韦海燕说,从稻花香中一路走来,我们是真正住在了风景里,走上了致富路。

  以“稻”为媒绘美景,以“农”促旅助振兴,马界村逐渐走出了一条村美业兴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近年来,马界村的知名度不断的提高,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西“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成为近郊游、家庭游、亲子游的重要目的地。2022年,马界村全年游客接待量约25万人次,景区总销售额突破350万元,其中村集体营收突破300万元。

  住民宿、看藏戏、打牛角、穿藏装、跳锅庄……2月19日,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西、山东等地的130多名游客,齐聚雅砻河畔的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与当地群众共同欢度藏历新年,体验高原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月19日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也是一年一度的“古突”夜。藏族群众家家户户吃“古突”(一种用牦牛肉汤加入牛肉、萝卜、奶渣等食材熬煮的面食),迎接藏历新年。

  “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不同,这次来山南和藏族朋友一起做‘古突’、喝青稞酒、看藏戏,仪式感满满。”来自江西的游客肖女士开心地说。

  藏戏是扎西曲登社区的“金字招牌”。相传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募资修建桥梁时,途经昌珠镇扎西曲登一带,创作了雅砻扎西雪巴藏戏。600多年来,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在这片土地上传唱不息,扎西曲登社区因此被誉为“藏戏第一村”。

  黄脸须白的大面具,气势磅礴的舞姿,抬腿、伸手、嬉笑、哭泣的演绎表现力……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历来是西藏各项重大活动的开场节目,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观看雅砻扎西雪巴藏戏已成为来到山南的游客的必备“打卡”内容。

  为充分利用藏戏文化资源,乃东区委、区政府结合昌珠镇全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5A级景区打造,将扎西曲登社区列为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示范村,升级改造居民住宅,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空间,推出了“藏戏第一村、高原慢生活”特色民宿群落,走出了一条“非遗+民宿”的旅游致富路。

  走进扎西曲登社区,街道指引牌、路灯、民房墙上、窗户上,随处可见藏戏元素,社区巷道也按照藏戏《诺桑王传》经典人物命名,浓浓的“藏戏味儿”扑面而来。据社区居委会主任、非遗传承人尼玛次仁介绍,为了让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藏戏文化,社区广场的LED显示屏天天都会播放传统藏戏片段,还会根据群众需求不定期放映民族歌舞、原创歌曲、特色服装秀等文艺节目。

  为提升游客体验,社区面向旅游从业者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探索制定了符合社区实际的经营管理制度,同时一直更新藏戏团文艺演出节目、提升演出质量。“在旅游旺季,社区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项目体验活动,游客可以在传习所学跳藏戏。”藏戏队队员索朗央金说。

  “我第一次来西藏,酥油茶味道很好,演出很精彩,主人家特别热情。”来自沈阳的吕先生与其他游客同社区居民达瓦一家围坐在一起,边喝酥油茶边聊家常。今年70岁的吕先生说,他进藏前心里有点忐忑,但到达后就被山南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所震撼,深感不虚此行。

  “自家房子也能挣钱,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扎西曲登社区2022年乡村旅游收入兑现仪式上,扎西顿珠老人拿到分红后,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当天,社区为群众兑现了207万余元的旅游分红。

  随着游客的增多,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的热情也不断升温。近年来,山南市大力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除民宿外,社区超市、茶馆、藏餐厅等业态也逐步得到发展,有效带动周边农民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

  据了解,扎西曲登社区民宿从刚开始的7户22床已发展到78户630床。截至2022年,社区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创收400余万元。其中,民宿增收260余万元,社区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藏戏收入70余万元。

  走进罗山脚下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一栋栋红瓦白墙的民居整齐排列在村道两旁,路灯上顶着太阳能发电板,每户人家的小院种满花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永新村是移民村,“永新”二字饱含着搬迁者对新移民“永和新安,移进故里”的美好祝愿。1999年,海原县、西吉县25个乡镇的生态移民搬迁至此。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永新村凭借其临近罗山景区及红寺堡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赛事资源辐射,全力发展“民宿旅游”,成为红寺堡区乡村旅游的先行者。

  来到村民李学会家的小院,装有铝合金门窗、太阳能热水器的房屋宽敞明亮,各色花草的点缀让庭院清新别致。“快来院里坐坐!”男主人一边招呼着,一边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斟上八宝茶。女主人在厨房忙前忙后,张罗午饭。

  2017年起,在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下,村里开始全力发展民宿产业,60多户移民一起经历“三变”——主妇变厨师、住房变客房、家庭变民宿。“现在的日子和当初搬迁那会儿相比,简直180度大转变。”李学会说,上了年纪外出打工不容易,做民宿能够在家就业,一年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

  走在村里,能够正常的看到一块块带有二维码和编号的“智慧民宿”木牌挂在门前。扫描木牌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民宿内有关信息,还可以在线预订房间、特色菜品。在中国移动吴忠市分公司的定点帮扶下,全村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永新村还充分的利用屋顶闲置资源,加装光伏发电板,实现清洁能源发电“自发自用”,全力发展低碳环保乡村游。

  “不单是民宿要‘触网’,我们的土特产也要跟上互联网的热潮。”柳泉乡党委书记高晓东表示,永新村已建成牛羊肉分拣车间、设施蔬菜大棚,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为拓宽销售经营渠道,永新村还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直播带货,村里的黄花菜、枸杞、红酒、玫瑰酱都成了‘网红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从收入单一的贫困村到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永新村融合移民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及航模活动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探索出了一条“智慧”新路子。据了解,2022年,全村游客接待量达到1万人次,总收入30余万元。

  目前,永新村正在启动周末游、节日游,整合红寺堡辖区各项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转角”走进永新村,让地道的农家饭、清静的乡村居、特色的伴手礼为游客带去优质的旅游体验。

  “从荒滩变绿洲、再到乡村旅游的‘移味名片’,只要咱踏踏实实干,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村民李文俊说。

  春日暖阳下的响水村,千亩油菜花竞相盛放。微风吹拂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泛起阵阵波浪,宛如金色海洋,与山峦、村庄、田园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3月11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二街镇响水村第二届“油菜花节”拉开序幕。以油菜花海为舞台幕布,当地传统彝族歌舞、秧佬鼓表演轮番上演,民族服饰走秀惊艳四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们徜徉在花海间,感受春光烂漫。

  “来到这里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春意。”摄影爱好者高永能说,响水村有山有水,还有连片的梯田花海,层次感很适合拍照。

  响水村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距离昆明主城区只有不到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显著。近年来,响水村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通过做活“美丽经济”,举办了“尝新节”“谷花鱼节”“油菜花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走出了一条以生态农业观光、民族节庆活动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之路。

  冬油菜是越年生农作物,可用于解决冬季农耕地闲置状态,促进粮油增产。春季盛开的连片油菜花还具有观赏价值,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为此,响水村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选择优质品种推广种植。村里还建盖菜籽油加工坊,待油菜丰收时以市场价统一回购,加工成优质菜籽油,最大限度增加农民收益。

  “在种植油菜和发展‘稻鱼共生’项目的基础上,我们村这几年举办的‘油菜花节’和‘谷花鱼节’吸引了许多游客。”响水村村民罗晓珊说,村民足不出户就能把家里的土特产卖出去。

  油菜花绽放出新花样,好风景变成了好“钱景”。响水村党总支书记陆江表示,举办“油菜花节”的最大的目的是带动旅游产业增长,同时为土特产开拓销路,让农民得到实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生态种植项目,通过节庆活动带动客流增长,让响水村的优质菜籽油、生态大米、谷花鱼等品牌农产品走出大山,飘香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