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园村,是北宋著名道学家、易学家、养生家、睡仙陈抟老祖的出生地,因村民种植青竹,故名陈竹园。
该村历史背景和文化深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交通出行便利,具备赏花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不同形式的乡村业态和乡村旅游资源禀赋,是开发特色乡村旅游,开创村美民富之路,开启鹿邑文旅新模式的最佳试点。
陈竹园隶属河南省鹿邑县大贺行政村,位于老子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东邻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故里太清宫,北枕涡河省级湿地公园,南接紫气大道,问礼大道、涡河观光路傍村而过,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陈抟故里文化:陈抟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陈抟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指玄篇》《易能图》等,他关于太极的思想,对后来北宋的理学家们影响甚深。在道教中,他被遵为“内丹派”的创始人,“老华山派”的鼻祖。
睡眠养生文化:陈抟长寿,史载120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睡仙”,概因是利用道家养生之法修习内丹之法,固经常闭门睡卧,往往累月不起。
中国象棋文化:陈抟棋艺高超,为中国象棋代表人物,有关与赵匡胤下棋赢华山的故事广为流传,“五步定华山”棋谱现今仍存。
核心景点:位于村后的陈抟纪念园、道家养生文化园(民宿民居项目)、涡河省级湿地公园。
依托资源:目前村周边已形成集中的优质文化旅游片区,2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别坐落着国家4A级景区太清宫、老子诞生处曲仁里、隐山考古遗址公园、森林公园和世界最大的老子学院,文化旅游资源异常丰富。
全村现有人口70户246人,耕地面积140亩,其中流转100亩,可耕地40亩(已种植鞭杆桃树)。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等为主,其中鞭杆桃园为其一大特色。村建设规划有序,道路、通信、网络等全覆盖,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基本条件。
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立足陈抟故里优势,依托核心及周边景点,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全力发展养生度假配套产业,努力开创出一条村美、民富、人智的美丽乡村文旅之路。
文化定位:让游客在竹林幽舍中感悟道家出世文化,在田园风光中体验乡愁乡村情怀。
1.休闲康养产业。依托陈抟故里,挖掘睡眠养生文化,中国象棋文化;依托涡河省级湿地公园优美的地理环境,生态绿色的2000亩森林公园,文化渊源深厚的陈抟文化园、太清宫景区等多个文旅资源,重点打造道家研学游、乡村民宿游、静修养生游。
2.农业观光旅游。打响竹文化和鞭杆桃两个生态品牌,全力发展生态采摘游、休闲农业游和农家田园餐饮业。即:依托“竹林村”,发展竹编、竹器等竹文化;培育农产品生态标识,开发“桃礼”鞭杆桃品牌。
1.道路提升。对村内现有的五条主要水泥路做修复提升,新建若干条休闲观光小径,材料以砖、碎石为主。
5.电力改造。为满足未来发展要求,需安装50KW小型变压器1台,并对现有电路进行提升改造
6.亮化监控。在原来基础上增设一批太阳能路灯,在主要路口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以高(竹)、中(桃)、低(花)三层高度进行绿化,营造立体多层次的田园乡村视觉美感,做到春赏花海、夏品鲜果、冬观雪竹、四季常青。
1.竹林增植(高层)。在村边四周、房前屋后、道路闲地全部栽植生态竹林,恢复竹园旧貌。
2.桃园提升(中层)。扩大鞭杆桃种植培养面积,强化花乡果村氛围,夯实生态采摘游、休闲乡村游发展基础。
3.花径营造(低层)。在道路两边、村前屋后的竹林边和河坡沟沿、田间地头,栽植波斯菊、百日草、油菜、向日葵等美观价廉、易活易管的花草和经济作物,按照不同花期进行立体杂植,每年可形成长达7个月的花期。
竹文化:在村口,即村南边东西、南北二条水泥路路口分别设立三个竹牌坊,同时在牌坊下侧分别设立三块村名石,位置在村东问礼大道相交路口、村西南路口、村南路口。在村内,道路及核心区建设竹大门、竹廊、竹架、竹篱笆和竹文化艺术墙等。
棋文化:以象棋石、木雕雕塑小品为主,辅以“五步定华山”等象棋文化介绍图、牌,分别点缀在道路两侧。
本着修旧如旧、简朴节约的原则,对房屋、围墙、门头统一做改造,并对墙体按照不一样的区域进行彩绘,其作品要在体现乡村浓重气息的同时注重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合。
在庭院装饰上以农村原生态为主基调,即:生产用具以石滚、石槽、独轮车、太平车、木叉、木犁等老式农具为主;生活用具石磨盘、石对舀、笆斗、竹编为主;生活用品以玉米、辣椒、大蒜等农作物为主;门窗以红灯笼、剪纸为主。
以木(竹)屋、玻璃房和租用民居的方式,打造一批“竹院民宿”“睡眠养生馆”“道医馆”,以及茶室、道斋馆、“慢时光”咖啡屋。
1.亲子周末游。与专业机构合作,举办象棋、书法、国学互动活动;设立竹编、竹简制作和简绘等小作坊,让家长与孩子现场参与创意制作简单的小产品。
2.田园打卡游。举办春天桃花节、夏秋采摘节,雪竹观赏节,同时开展抖音短视频赛等活动。
1.竹器。竹筷、竹尺、竹筒、竹杯、竹席、竹编织器物、竹雕刻艺术,竹笋和竹荪等常用生活物品和创意纪念品。
2.“桃礼”。全力发展林果业,通过对“公司+农户”或合作社方式来进行统一规范管理,注册农产品生态标识,开发“桃礼”鞭杆桃果业品牌,开展线下和线上营销。
鼓励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发展庭院经济和农家乐小院,为旅客和市民提供纯生态的乡土风味体验。
1.成立陈抟故里旅游研发企业。建立社会资本、村集体、村民利益共享机制,实行“人人参股,户户分红”的产业开发新模式。入股方式包括村基础设施入股、闲置林地入股、技术知识产权和现金入股等。
2.设立乡村振兴互助基金会。建立以乡贤、老人、意愿投资建设村民为联合体的投资互助机制,推动乡村旅游开发,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一期:2020年-2020年,试点建设期。与专业乡村建设规划机构合作,制订接地气、操作性强的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案;成立旅游研发企业和乡村旅游互助基金会,制订投融资方案;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整体美化和绿化;选择3-5户民居庭院,打造民宿、农家乐试点;引导村民扩大鞭竿桃种植培养面积。通过以上努力,向上级争取乡村振兴有关扶助资金。
二期:2021年-2021年,提升推广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排污、道路做综合改造;以试点户为模版,以点带面,全面实施;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配套建设。
组织专门人员,搜集整理陈抟道学研究成果、道家养生要旨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说,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宣传营销,吸引游客拜谒学习,观光体验。
1.景点社区化。建立健全村民对于旅游发展的参与和决策机制,实现景村发展的民主管理,强化村民自主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与成就感。通过村民参与景点建设,进而分享旅游红利,解决部分村民就业,体现旅游景点建设的社会经济福利功能。
2.社区景点化。坚持景村合二为一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升级村庄社区基本服务接待配套水平,用景区接待标准来服务游客。通过建立服务公约,强化“服务的旅游性”,用“宾至如归、游客至上”的对客服务以及融恰和谐的邻里氛围为游客营造家的感觉,从而吸引游客、感染游客、留住游客。